郑学知律师,现执业于北京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担任武汉黄冈商会法律顾问及法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职务、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员、长江影视文化节顾问... 详细>>
律师姓名:郑学知律师
手机号码:18086101715
邮箱地址:18086101715@163.com
执业证号:14201201410912573
执业律所:北京盈科(武汉)律师事务所
联系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21号帝斯曼国际中心28-30A层
【裁判要点】
合同关系下,一方未尽到必要的谨慎注意义务造成相对方固有利益的损害,应认定为系对合同附随义务的违反而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认定附随义务时,应根据合同特定情形综合考量密切联系标准、理性人标准及效益标准加以认定。对违反合同附随义务应适用的归责原则,不应直接依照形式逻辑的推论适用合同严格责任的一般归责原则,而是应当区分附随义务的种类分类处理。辅助功能类附随义务主要在于保障给付利益之圆满,对其应遵循合同法一般归责原则适用严格责任,而保护功能类附随义务直接指向当事人的固有利益,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
【案情简介】
被告陆A因家中装潢需要要求潘B帮忙购买废旧钢化玻璃。2012年10月28日,被告陆A驾驶轿车接在外吃午饭饮酒的潘B后,一同前往被告C玻璃公司处商洽购买废旧钢化玻璃。经潘B出面与被告C玻璃相关负责人谈妥价格,确定购买堆放于被告C玻璃公司厂区外的一堆废旧钢化玻璃。被告陆A雇佣了货车司机刘某某装运玻璃。随后由被告陆A和货车司机刘某某在车下搬抬玻璃,潘B在车上安排将玻璃摆放在支架上。在装载玻璃过程中,因玻璃摆放失衡倾倒,潘B被倾覆的玻璃砸伤后大量失血而不治身亡。事故后,为处理死者潘B后事,被告C玻璃公司垫付原告方现金30,000元。
事后,潘B家属起诉至法院,认为死者潘B是应被告陆A要求陪同购买玻璃,双方之间构成事实上的帮工关系,故被告陆A对于潘B的死亡后果应承担赔偿责任;而被告C玻璃公司作为卖方,未尽到装货义务,也应承担赔偿责任,现要求两被告共同赔偿原告各项经济损失60余万元。
【法院判决】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帮工人因帮工活动遭受人身损害的,被帮工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害人的民事责任。
本案存有如下主要争议:
1.死者潘B与被告陆A之间是否构成义务帮工法律关系。根据法庭询问和证据质证,事发当日,被告陆A驾车接潘B至被告C玻璃公司处购买废旧钢化玻璃。期间,因小货车容积偏小,无法装载大块玻璃,被告陆A又至建材市场雇佣个体货车司机装运玻璃,并明确约定了运费和送货目的地。被告陆A关于当日所购玻璃中除自己家中搭建雨棚之用外其余部分是潘B自己所需的相关辩解意见,既缺乏相应证据佐证,又不合常理,本院无法采信;且潘B此前一直向该公司购买正品玻璃,应知晓废旧钢化玻璃如进行切割,则会发生爆炸情况。据此可见被告陆A该辩称亦难以成立。综上,可以认定潘B与被告陆A之间存在义务帮工法律关系。
2.被告C玻璃是否存在过错并承担相应责任。就人身危险性而言,本案所涉大规格废旧玻璃与正品玻璃之间并无差异,销售单位仍应负一定的谨慎注意义务。即便所售废旧玻璃价格低廉,基于经济原因考虑,销售企业没有负责装运,也应当安排相关人员在场协助、指导装货;此外,据被告C玻璃公司提供的证人陈述,该证人是废旧玻璃回收企业员工,工作流程是先将废旧玻璃敲碎后再行装车回收利用,与本案中所购玻璃存在不同用途,被告C玻璃公司明知该情况后仍未加以风险防控。综上所述,被告C玻璃公司对本事故的发生也存有一定过错。
3.受害人潘B自身在本次事故中有无过错。死者潘B在饮酒情况下,仍从事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装载大块玻璃工作,装载过程中玻璃摆放又系其亲自操作,且在出现险情时,未能采取规避风险的有效应对措施,显然疏于对自身安全的防范注意,故对本事故产生的损失应自行承担一定责任。
综合本案具体案情,对原告合理损失,本院确定由原告自负30%民事责任,被告陆A承担40%民事责任,被告C玻璃公司承担30%责任。
【法律解析】
本案中,根据原被告提供的证据,双方之间义务帮工关系的认定基本上已无异议。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有两个:1、C玻璃公司作为买卖合同的卖方是否应当承担责任,亦即原告对C玻璃公司的请求权基础为何;2、如果C玻璃公司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则应适用何种归责原则。
一、C玻璃公司承担责任的依据在于违反合同附随义务
被告C玻璃公司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关键在于能否找到由其承担责任的请求权基础。本案中主要涉及两个基础法律关系:义务帮工关系和买卖合同关系。C玻璃公司与死者之间并不存在义务帮工关系,已甚为明显;如果C玻璃公司需要承担责任,其请求权基础只能基于买卖合同,亦即违反买卖合同义务。
按照通说,合同义务主要分为三类:主给付义务、从给付义务和附随义务。主给付义务是决定合同类型的义务,是合同双方通过法律行为所欲达成之目的的直接体现。从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是为了维护主给付义务圆满而产生的义务。一般认为,从给付义务与附随义务的区分标准为得否独立诉请履行。从给付义务是可以请求履行的,与此对应,附随义务通常不得诉请履行,仅生请求损害赔偿之问题。附随义务并非在合同关系形成之初就已经存在,而是随着合同的进展根据特定情形而产生的,合同双方当事人需要在特定环境下为一定作为,以避免合同目的落空和损害的发生。实践中,附随义务一般根据合同特定情形由司法裁判加以认定的。
1. 合同附随义务的认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60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履行通知、协助、保密义务。”该条一般解读为对合同附随义务的规定。关于附随义务的认定标准,学说不尽一致。有的学说中并没有列出判断附随义务的标准,而是类型化了具体的附随义务,如通知义务、告知义务;司法实践中有观点提出了判断是否存在附随义务时应当考量的标准:(1)密切联系标准,即附随义务必须与实现合同目的紧密相关;(2)理性人标准;(3)效益标准,其中包含危险控制原则,收益与风险一致原则与优化资源配置原则;本文采之。由于附随义务常常并非当事人在合同中所明确约定,而是随着司法的实践不断在判例中加以认定,因此在认定附随义务时应当结合上述标准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2. 本案中C玻璃公司的附随义务认定
一般认为,装货义务应当属从给付义务,有着明确的给付内容,可得独立诉请履行。本案中C玻璃公司辩称本案所涉为残次玻璃,且堆放在厂外,故装送货义务不能等同于正品玻璃的抗辩意见有一定依据。此外,双方对装货义务未作明确约定,且潘B与被告陆A也未要求C玻璃公司装货而径自自行装载玻璃,在一定程度上也佐证了装货义务并非确定为C玻璃公司的从给付义务,因此,本案中C玻璃公司违反的并非原告主张的装货义务。
C玻璃公司虽然不负有玻璃的装货义务,但对于其出售的玻璃这种特殊商品,对合同买受人仍应当负有的一定的谨慎注意的义务。玻璃是具有特定危险性的商品,在达成交易时,出售方应当负有保护买受人的人身免受因交易而增加的危险的义务。相对于普通的购买者,一方面销售方在操作技术上更加具有优势,另一方面由销售方对该风险进行控制具有更优的成本。因此,即使被告C玻璃公司不负有装货义务,仍应当对合同买受人的人身安全负有一定的谨慎注意义务,这种谨慎义务构成了买卖合同中的附随义务。本案中C玻璃公司违反了合同的附随义务,构成了其承担赔偿责任的依据。
3. 附随义务与安全保障义务之区分
原告能否以侵权为请求权基础请求C玻璃公司承担责任,不无疑问,需依侵权行为之构成要件逐步分析。在该案中,C玻璃公司并无作为,如果成立侵权行为,只能是不作为侵权。而不作为侵权的前提是C玻璃公司对死者潘B负有作为义务,此种作为义务一般表现为安全保障义务。因此便涉及到合同附随义务与安全保障义务的区分问题。
我国安全保障义务的条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本文认为,合同上的保护型附随义务与社会一般生活中的安全保障义务,都是以特定主体间的特别结合为前提的,这两种义务在本质上是没有差异的,然而这两种义务分别有着不同的适用范围。合同附随义务,是特殊法律关系之间双方当事人承担责任的依据;而安全保障义务的法理基础在于:开启特定风险之人,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因进入该区域而增加了风险的人群遭受损害。安全保障义务最主要的功能在于,为与开启特定风险的人之间没有特殊法律关系之人提供请求赔偿的责任依据,正如王泽鉴所说,“不能认为百货公司失火时,仅需通知与其订有契约的顾客,而不必通知其他逛百货公司之人”。
本案中,首先在安全保障义务的构成要件方面,将C玻璃公司归入“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体性活动的组织者”,不免牵强;其次,在C玻璃公司与潘B买卖合同关系存续的前提下,也不宜认定C玻璃公司负有安全保障义务,还是应当将此种谨慎注意义务认定为合同的附随义务为妥。这也是一审及二审判决书中都未提及安全保障义务的原因。
二、C玻璃公司承担违反合同附随义务的过错赔偿责任
对于C玻璃公司违反合同附随义务应适用何种归责原则,仍有探讨的余地。《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因条文中并未出现“过错”字样,理论学说和审判实践均认为我国违反合同义务的一般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附随义务亦属合同义务,按照逻辑推论,C玻璃公司的赔偿义务应适用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然而此种法律适用不仅显著加重了C玻璃公司在买卖合同中的责任,打破了C玻璃公司在合同中收益与风险相一致的平衡状态,而且明显与人们内心的公平正义感不符。但是适用过错归责原则,其理论上的依据又在何处?这种逻辑上的冲突如何解决,需要进一步梳理合同附随义务的相关理论。
1. 附随义务分为辅助功能类附随义务与保护功能类附随义务
附随义务,即基于诚实信用原则,除给付义务外,在债之关系发展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义务,统称为附随义务。附随义务又可以分为广义上的附随义务与狭义上的附随义务。广义上的附随义务包括:先合同义务,即缔约过失责任;合同履行中的义务与后合同义务,即一系列合同终了后的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狭义的附随义务则特指合同关系存续期间及履行过程中的义务,本文采狭义概念。附随义务就其功能而言,可分为两类:1.促进实现主给付义务,使债权人的给付利益得到最大可能地满足(辅助功能);2.维护他方当事人人身或财产之利益(保护功能)。
保护功能类附随义务的出现,实为法学不断发展的产物,乃合同责任不断向侵权责任扩张的结果。以积极侵害债权(或称加害给付)为肇始,德国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逐渐发现,债务关系下债务人与债权人除存在给付义务外,还应当存在一种双方没有约定的独立义务,用以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不遭受因交易接触而导致的损害,此后该种义务固定为《德国民法典》第241条第2款。随后为台湾等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所继受.
2. 违反保护功能类附随义务应适用过错归责原则
契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是传统民事责任的两大体系,合同法主要是通过法律行为变动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状态,其主要规制范围在于双方当事人财货的增减;而侵权法则是划定个人行为自由的边界,其主要目的在于维护当事人固有的利益状态不受他人的损害。如前所述,附随义务可分为两类,一类在于促进主给付义务之完整(指向给付利益),另一类则在于保护双方当事人人身或财产上的利益(指向固有利益)。本文认为,对兼具两种功能的附随义务做一体化的处理导致了在违反合同附随义务归责原则适用上的莫衷一是。问题正是伴随着这种保护类附随义务进入合同法调整领域而产生:将对固有利益的保护纳入到合同框架内,就必须利用合同法的规则解决对固有利益的赔偿问题;而对固有利益的赔偿原则上应在侵权法内适用过错责任。由于合同法严格责任的掣肘,导致对违反保护类附随义务的归责原则适用逻辑上产生了冲突。
为解决这种逻辑上的冲突,本文认为,可以将附随义务所指向的利益为区分标准,运用类型化思维将兼具两种功能的附随义务作区分对待。如前所述,附随义务按其功能划分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促进主给付义务实现,使债权人的给付利益得到最大可能的满足,保障债权人的给付利益(或称履行利益)处于圆满状态,该类附随义务直接指向合同的给付利益。对该类型附随义务的违反在本质上属于对合同给付利益的履行不当,应当在合同法内解决,对其损害赔偿一般应适用严格原则,以最大限度符合我国现在的违约责任赔偿体系。
而另一类附随义务是为了保障双方当事人的人身、财产等固有利益免于遭受因交易接触而增加的作用危险,正如本案中C玻璃公司在玻璃买卖合同中应当尽到的谨慎注意义务。这种类型的附随义务直接指向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固有利益,论其性质,实相当于侵权行为法上的交往安全义务,而与给付义务的关系较远。对该类附随义务一般应适用过错推定原则,适用侵权法上的相关理论解决。之所以将违反保护功能的附随义务的归责原则确定为过错推定原则,主要是因为附随义务往往并非双方当事人所明定,而是在事后根据双方当事人的特定情势而综合认定的。在附随义务的认定过程实则考虑了过错因素(“未尽到必要的谨慎注意义务”是其通常的表述),这样一种义务违反与归责判断在处理过程中实质上是合二为一,从而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与侵权法安全保障义务认定的一致性。
综上,法院在综合考量了潘B自身过错等因素后,认定C玻璃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过错赔偿责任。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国际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同时,部分文章和信息会因为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的变更失去时效性及指导意义,仅供参考。